工業腳輪選型重點:顏色、用途與輪徑一次搞定
在各種應用情境中,腳輪並非單純構件,雖然看起來只是「輪子」,但其實牽涉到承重、安全、噪音與效率。輪徑大小、多寡接觸面積、胎面材質與硬度,都會直接影響行進間的阻力、迴轉順暢度與地面保護性。更重要的是顏色往往不是造型,而是用來標示材質、硬度或用途的「管理語言」。
一、顏色=材質與用途的直覺分層(鎬億腳輪 - 顏色區分與做法)
顏色是識別工具,不代表品質高低;實務性能仍以配方、硬度、結構與製程為準。
1. 灰色、黑色輪
常見材質:橡膠 / 合成橡膠(可做導電材質)
特色:吸震、靜音、抓地、保護,適合一般用途與需緩衝的地面。
適合環境&產業:
- 工廠 / 倉儲室內物流:接縫、磨石子表面,行走更安靜。
- 低噪音區:醫院、學校、圖書館...等。
- 服務業 / 公共場所推車:飯店、百貨、博物館、展館可選無痕配方。
- 精密設備 / 量測與電子 EMS:抑震、保護;有靜電管制可選導電/抗靜電材質。
- 食品 / 醫療推車與室內作業動線:平整地板;多門檻、坡道時止滑與緩衝更佳。
小提醒:有導電需求時,請以電阻規格選型 (非顏色)。 重載+長距 / 較高速、或油污與鐵屑多的場景,優先評估 PU 或其他材質。
2. 藍色、綠色、黃色輪
常見材質:聚氨酯PU (可做抗靜電材質)
特色:耐磨、耐重壓、硬度可調、滾阻低、安靜;通用性高,為物流與產線主流。
適合環境&產業
- 倉儲 / 3PL / 電商:長距離、省力,對環氧樹酯 / PVC 地板友善。
- 製造產線(加工、鈑金、射出):耐油與多數冷卻液,應對中高載。
- AGV / AMR 自動搬運:低滾阻、省電,可用顏色=硬度做現場管理。
- 電子 / 半導體/EMS:選 ESD材質,降靜電風險且較安靜。
- 醫療 / 實驗室 / 商辦與展館:室內安靜、保護地板;可選無痕配方。
- 食品 / 飲料 / 包裝:耐磨、省力;必要時確認食品級配方。
- 冷鏈 / 冷凍庫:採低溫配方 PU,維持彈性與抓地。
小提醒:地面鐵屑 / 尖銳顆粒多:可提高硬度、加厚胎面或加護板。 重載久停易出現平點:規劃抬升或墊塊。 持續高溫:改用耐高溫配方或其他材質。 有抗靜電需求:以電阻規格選型,顏色僅作識別。
3. 白色輪
常見材質:尼龍 / PP
特色:硬度高、滾阻低、耐化學、抗潮濕;白色外觀利於衛生與觀察髒汙。
適合環境&產業:
- 食品加工與包裝、中央 / 商用廚房:耐清潔劑與消毒流程,長時間潮濕動線。
- 冷鏈 / 冷藏冷凍區:吸水率低;低溫場域選耐低溫配方。
- 實驗室 / 製藥(非 ESD 區)與化工清洗線:多數藥劑相容(仍需做化學相容性確認)。
- 生鮮水產 / 潮濕作業區:建議搭配不鏽鋼支架。
- 平坦硬地的高載低速:尼龍承載高、效率佳(如.環氧樹脂地板)。
小提醒:偏硬、較吵、對地板較不友善:噪音敏感或易刮地板,改用中硬度PU / 加寬胎面 / 無痕配方。 PP 承載與耐熱低於尼龍:中輕載重優先;高載可選尼龍。 有抗靜電 要求時,避免標準白色尼龍/PP,改用具電性規格材質。
4. 紅色、橙色、深藍色輪
常見材質:高強度PU或耐高溫材料(可做抗靜電材質)
特色:面向高負荷 / 高週期 / 溫度要求場景;滾阻低、不易變形。
適合環境&產業:
- 重載工裝台車、牽引車:長距離、高載高速;高強度 / 高硬度 PU+優質培林更省力。
- 鋼材捲料、厚板、重型夾具搬運:邊緣銳利、衝擊大;採高硬度 PU、加厚胎面 / 護板。
- 加工 / 鈑金廠間周邊物流:面對鐵屑與毛邊,耐磨與壽命更穩定。
- 烤漆 / 乾燥線 / 烤箱週邊外圍動線:間歇或持續高溫需耐高溫配方;超出範圍改酚醛 / 金屬輪。
- 電子 / 半導體(ESD 區):重載 / 長距離下選抗靜電 / 導電等級之高強度 PU。
小提醒:連續高溫請先確認實際溫度;勿超出 PU 能耐範圍改用高溫材。 ESD / 抗靜電以電阻規格與量測為準,顏色僅識別。 鐵屑與尖銳顆粒多:提高硬度、加厚胎面或加護板,並強化地板清潔。 重載久停:規劃抬升 / 墊塊,降低胎面「平點」風險。
快速 FAQ
- Q1:顏色深就一定比較耐用或承重更好嗎?
不一定。顏色主要用於識別材質或硬度分級;耐用度與承重取決於配方、硬度、結構與製程。
- Q2:抗靜電與導電有什麼不同?
兩者目的皆為釋放靜電、避免積累;差別在電阻範圍與管制強度。選型時依客戶規範與測試報告確認,不以顏色臆測。
- Q3:橡膠一定比 PU 安靜嗎?
在多數地板與同等載重/速度下,橡膠的吸振與阻尼表現較好,體感更安靜;但 PU 的配方可調,很多中硬度 PU 也能兼顧靜音與耐磨。
二、輪徑:決定省力、跨越、護地與噪音的關鍵
1. 為什麼輪徑越大越好推?
簡單來說:輪子大一點,遇到磨石子地、接縫、坑洞時比較不會被「卡住」,滾動阻力就小。起步比較輕、推久也不那麼累。對電動牽引來說,就是更省電、更耐用。
2. 跨越能力,用「門檻」判斷就好
實務經驗:門檻高度 ≲ 輪徑的 8~12%,過起來會明顯順暢。
舉例:門檻 12 mm 建議輪徑抓 100~150 mm(4"~6")。
如果動線接縫多、地板表面較粗,輪徑就再放大一級,推起來會更穩。
3. 輪徑跟「護地、噪音」的關係
輪徑越大,跟地面的接觸弧長越大、單位壓力越低,比較不會「咬地板」,地板也比較不容易受傷。同時顛簸變少,噪音自然就下降。
小訣竅:如果你們場域怕有輪痕或怕吵,可以把輪徑+胎寬一起加一級,體感會差很多。
4. 但也不是越大越好
輪徑 - 加大,設備總高度跟成本通常也會上來;轉向半徑、安裝空間也要評估(像萬向輪的偏移量、轉盤直徑都會跟著變)。
做法很務實:在「好推、保護地板」和「高度、成本」中間抓平衡,有高度限制就別強迫上較大輪徑。
5) 建議輪徑區間(英吋/mm,選前參考)
已四捨五入到常見尺寸
- 3"~4"(≈75~100 mm):短距離、低載重;在室內走走停停、講求安靜與保護的推車就很夠用。
- 4"~5"(≈100~125 mm):工廠/倉儲通用;在靜音、省力、成本之間抓到平衡。
- 5"~6"(≈125~160 mm):中距離、中載重;地板有接縫時更穩、不易卡。
- 6"~8"(≈160~200 mm):跨越能力更好;地面變化多、周轉頻率高的動線很適合。
- ≥8"(≥200 mm):高載重+長距離/牽引;抗顛簸、滾阻控制都更漂亮。
6. 跟結構件一起看,效果才完整
- 培林(軸承):要跑遠、又要載重,就選高等級滾珠培林或滾柱培林,推起來比較省力、也比較耐用。
- 防護:現場粉塵/潮氣多,建議選防塵蓋、雙唇油封(防水)等設計,培林壽命比較長。
- 支架剛性:大輪徑對支架要求更高;板厚、叉距、轉盤直徑要一起升級,不可只換輪不換架。
- 空間:輪徑放大,記得檢查迴轉空間與安裝高度,避免碰觸門框或護欄。
工業腳輪的顏色不是裝飾,而是材質與用途的識別。建議可先釐清現場需求 (例如.噪音、地板、化學/電性、溫度、載重),再以顏色快速對應材質,最後用輪徑優化省力、跨越、護地與噪音,就能在多數情境下做出穩健的選擇。
鎬億企業深耕產線應用,是專業腳輪製造商;提供各種不同材質的腳輪與完整解決方案,支援導電、耐高溫、食品級與多種輪徑/硬度客製化。歡迎聯繫我們詢問取得選型建議,讓你的設備在效率、壽命與維護成本之間達到最佳平衡。